——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在全國棚戶區改造經驗交流會上作動員 |
![]() |
2015年,是全面推進新一輪棚改工作的關鍵之年。黨中央、國務院對棚改高度重視并將其列為重點工作予以推進。在經濟新常態下,棚改已成為今后各級政府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為學習北梁精神,總結地方棚改經驗,統一思想,破除畏難情緒,勇于擔當,打好棚改攻堅戰,1月2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召開全國棚戶區改造經驗交流會。部長陳政高在會上再次強調了棚改工作對重大民生、經濟發展、房地產市場穩定、城市工作的重大現實意義和長遠戰略意義,要求各地創新體制機制,深挖棚改潛力,進一步落實政策措施,特別是要大力推進棚改貨幣安置,堅決打贏棚改攻堅戰。 棚改沒有選擇 民之所盼,政之所為。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棚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兒,是破解城市內部二元結構的關鍵舉措。在不少城市,一邊是高樓大廈,一邊卻是低矮的棚戶區。這種二元結構不破解,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就無從談起。特別是對住在棚戶區的困難群眾而言,棚改是天大的事。因此,棚改沒有選擇,是各級政府必須啃下的“硬骨頭”,為群眾“住有所居”等基本民生托底。 目前,備受關注的包頭北梁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棚改答卷。北梁棚改工作自2013年9月9日正式啟動以來,按照“四年規劃、三年完成”的工作目標,舉包頭全市“領導之力、政策之力、資金之力、法律保障之力和全社會之力”,全力實施北梁棚改攻堅戰。截至2014年10月31日,累計征收安置居民5.36萬戶,只用了一年多時間就取得了征拆工作的全面勝利。“這無疑是中國棚改史上少見的,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看到,這就是北梁精神。”陳政高強調。 對此,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認為,北梁經驗的核心就是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以切實改善困難群眾的住房條件為根本出發點和歸宿。 在經濟新常態下,棚改的現實意義更加突出。陳政高指出,棚改不僅是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也是各級政府的責任,是凝聚民心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重要舉措。 棚改又是拉動投資和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棚改產業關聯度高,帶動力強,不僅能夠增加投資,而且能夠帶動消費,有效消化鋼鐵、建材、家電等上下游產能和產品。據了解,今年全國棚改任務是580萬套,預計可拉動3萬億元的資金,具有數量大、效益高的特點。同時,棚改有利于穩定房地產市場、改善城市面貌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 什么是棚改的內生動力?這是本月初陳政高在北梁調研時留給包頭乃至全國其他城市都要高度重視并予以認真回答的問題。在此次會議上,陳政高指出,推動棚改源自內生動力,而內生動力來自于對人民群眾的高度負責,對經濟發展的高度負責,對城市的高度負責。 善打“殲滅戰”的北梁經驗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作為全國面積最大的集中連片棚戶區,北梁棚改之難可以想象。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北梁能夠取得成功,更說明了棚改工作完全可以大有作為,同時也為其他城市提供了敢于勝利的信心和寶貴經驗。 包頭市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堅持強化領導、創新機制,是北梁棚改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北梁棚改,是一項極其復雜又十分龐大的系統工程,關乎10萬多北梁群眾切身利益,征拆面積之大、搬遷安置人員之多、時間之緊、任務之重,在包頭乃至自治區歷史上都是空前的。因此,沒有一支強有力的領導隊伍和一套運轉有效的指揮系統,是不可能完成任務的。 包頭市通過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以“釘釘子”的毅力和決心,推動形成了棚改攻堅的內生動力,確保了棚改工作的順利實施。 對此,陳政高強調,各地政府要深刻認識包頭北梁棚改經驗的本質和核心。他認為,北梁經驗主要有5個方面:一是堅定不移地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棚改的部署,不打折扣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的要求,堅決和黨中央保持一致,真正做到令行禁止、真抓實干。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要我們怎么干我們就怎么干,是北梁經驗的本質和核心;而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則是北梁經驗核心之核心。二是當地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黨政一把手親自指揮,廣大干部具有知難而進、敢于擔當、昂揚向上的奮斗精神。三是集中力量打殲滅戰。四是依法辦事,執法部門現場辦公,公開透明。五是有力的資金支持。沒有國家開發銀行的支持,全國棚改都不可能實施。 “北梁經驗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集中精力打‘殲滅戰’,只有打‘殲滅戰’才能形成態勢和氛圍,才能攻堅下‘硬骨頭’,否則一拖兩三年,棚改就難以推動下去,不僅矛盾叢生,而且成本翻番。”陳政高在總結北梁經驗時這樣指出。 歷來征拆難,在如此短時間、大規模征拆中未發生一起群訪事件或治安案件,更是難上加難。堅持依法辦事、依法行政為棚改工作得以順利推進提供了保障。針對北梁地區人員構成復雜、老少幾代同住、住戶幾經更迭、產權關系不清、財產出現糾紛等實際情況,當地政府堅持通過法律手段調節處理矛盾、解決問題,為北梁棚改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例如,當地成立了法律服務工作組,為棚戶區居民提供法律法規解答與現場公證服務;在棚改現場設立6個法官工作站,舉辦房屋征收法律講座;成立“北梁棚改檢察室”,對工程項目建設和干部全程實施監督;為有訴訟需求的居民開辟現場立案、現場調解、現場出具法律文書“綠色通道”,隨時隨地化解各類矛盾。 創新棚改體制機制 創新棚改體制機制,如何平衡棚改收支平衡,成為此次會議研究的一個重點問題。 對于當前全國房地產市場存在高庫存的實際情況,不少省市已經開始嘗試創新棚改體制機制,從之前的建設定向安置為主,轉為以實物安置和貨幣補償相結合的模式。由政府購買或長期租賃符合保障性住房標準和條件的商品房,也成為近年來拓寬保障房房源的一種渠道。這種方式不僅縮短了建設周期,也提高了補償安置效率,還可以消化相當一部分住宅市場的存量。例如,在北梁棚改中,貨幣化安置占20%,政府購買存量房占40%,這既為拆遷居民快速解決了住房安置問題,又為當地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動力。 同時,積極融資、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棚改和保障房建設,也成為各級政府關注的問題。2014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棚戶區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對棚改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作用。國家開發銀行成立住宅金融事業部,重點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礎設施等相關工程建設。鼓勵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積極支持符合信貸條件的棚戶區改造項目。 記者從會上獲悉,國家開發銀行去年為棚改提供了4000億元的資金支持,2015年,還將投入4000億元~5000億元棚改資金,確保各地棚改項目如期進行。因此,有關棚改的政策、資金、途徑、貸款等基礎條件都已經具備。同時,地方政府也應對棚改的資金平衡進行核算,尤其是通過城市改造產生的稅費收益。 為發起全國棚改新的戰役,陳政高明確要求:各地政府要認真領會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意圖,高度重視棚改工作;要加大住房城鄉建設部對各省、各省對市區的督察力度,創新體制機制,對棚改實行臺賬式管理,每周對地塊、戶數、進展和問題進行匯總,做到“情況清晰,問題得解”;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與國家開發銀行建立協作機制,定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各地要抓好法治建設,把動遷工作納入到法治軌道。 當前,推進棚改工作已成為各地改善民生、拉動經濟的重要抓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各地政府的積極響應下,全國棚改工作正迎來新的浪潮。惟有主動而行、踏實工作,才能讓億萬居民早日“出棚進樓”,真正使群眾從“憂居”到“宜居”,打贏全國棚改這場攻堅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