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文明很大程度上是“副產品”造就的,不是有直接用途的那些東西造就的。事實上,人類文化寶庫里的大多數東西,沒有實際用處,沒有實際用處的東西要比有直接實際用處的東西的知識含量大得多,無用之學最后才有大用處。
一夫一妻制的產生
在人類文明還沒有誕生的時候,黑猩猩過著群居生活,目的是為了對抗天敵,因此導致沒有固定的夫妻關系;長臂猿則是天然過著一夫一妻制的生活,導致抵御外敵很困難;只有人類既有著穩定的夫妻關系又有著群居生活。所以人類是怎么誕生的這種狀態呢?
這本書研究表明婚姻并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歷史注定了某些東西,過去從來都沒有死,過去從來都沒有過去。并不是所有的一夫一妻制都是進化產生的,從生物學原理角度分析,全世界存在3%的天然一夫一妻制的哺乳動物。
人類真正進化到一夫一妻制是由于“二態性”的原理,二態性指雄性比雌性大則二態性高則為群居物種,反之則二態性低為一夫一妻制。
農業的起源
沒有農業出現的時候,人類與野獸無異,但是當農業出現的時候,人們開始定居、開始制造工具、積累財富,社會開始分工、出現社會階級,開始出現財富差距,這就是為了發展農業帶來一些“副產品”,也就是文明進步。
農業是怎么發生的?是大自然的恩賜。遠古時期草原出現大量的野草嘉禾,結的果實類似小麥可以吃,給人類帶來幸福時期;但是當嘉禾的出現,人們定居的同時,人口就激增,當某一日糧食不夠吃,于是出現農耕文化,同時帶動農業產生。
人在不斷的改變環境,而被改變的環境反過來也在不斷的改變人,這就是互馴。
創新的機制
人類創新創造的一個機制,它都不是有意要達成這個目的,而是偶然獲得了一個動因,這個動因產生了一些副產品,而這個副產品又產生其它意想不到的副產品,這就是人類的基本的創新機制,跟我們預先設立的目的其實沒有什么關系。
第三季“讀書之星”、“晨跑之星”